后日谈
的区划和主要负责人,一路行云流水的样子倒是让我刮目相看:她居然真的为了杨桦,从一个怯懦的内向女孩,短短一年就成长到了这样?还是该说,她早知道该如何蜕变,只是没有一次勇气让她破茧而已。 木华研究所如它的名字,在回字形的建筑中心,有一棵长势很好的桦树。小学妹对我说:“那棵桦树是杨桦老师死的那一年,宋老师亲手种的。一直是他亲自照顾,再忙都会顾着,也幸好桦木好养活,不怎么耽误事儿。” 我心说他这是在模仿《项脊轩志》吗,那个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”?也不怕归有光从地底下钻出来找他要专利费。当然,我很清楚这些话是出于我的嫉妒,我嫉妒姓宋的可以光明正大的思念杨桦,可以用一次次倍感刻意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深情。 而我的思念暗无天日。 工作就这么有条不紊地开始了。虽然我是保密系统的总负责人,但我们这个小组也不过三四人,我没有多管,只是不停地用编写程序、试运行、修改程序这种循环填充生活,并不太在意时间的流逝。 研究所里有不少杨桦的影子,除了那颗桦树,还有一两幅杨桦画的半成品,不太适合卖出去,就被当作了所里少有的装饰。不过跟他关联最大的,还得是宋某常待的地方。他办公室的柜子上除了理论书籍、整盒的咖啡,还有两个巨大的玻璃罐——一瓶空的,一瓶是杨桦给他折的那1314颗纸星星。他很听杨桦的话,有事没事就会小心翼翼地拆开一颗星星,把杨桦写的某句话看个十来遍,又红着眼眶把星星折回去,放进另一个空罐里,等那罐囤满了再轮换过来。 就这样日复一日,1314颗纸星星在他那两个玻